Tuesday, July 24, 2012

發展商千億押注托市 香港地價跌樓價難跌

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| 鉅亨網 香港由上個財年開始加大力度推地,期間樓市氣氛反反覆覆,部分地皮流標,但仍創紀錄的成功賣出大小地塊共 47 幅,期內連同補地價,地產商總計共斥資逾 1120 億元 (港元,下同) 吸地,涉及總樓面近 2200 萬方呎。其中,兩大龍頭地產商新地 (0016-HK) 及長實 (0001-HK) 吸地最積極,合共斥逾 580 億元買地,佔買地總金額逾半。地產商已在樓市押下重金,加上截至目前新政府的樓市政策重點只放在居屋及公屋上,分析認為,市民若以為新政府上台會有平樓執只是奢望,除非有其他重大因素,否則,私樓市場最多僅出現「地價跌樓價不跌」的局面。香港《文匯報》報導,據統計,港府由上個財年起至今約年半時間內,連同港鐵及市建局推出的地皮在內,成功售出 47 幅地皮,涉資 960 億元,涉及總樓面 1693 萬方呎;連同發展商期內補地價的項目,涉資則增至 1120 億元及涉及總樓面增至 2200 萬方呎。上述金額均不包括項目建築費,同時亦未計入期內發展商強拍的重建項目,可見地產商對本港未來樓市已押下重注,對他們來說,樓市不容有失。在一眾發展商之中,新地是名副其實的「吸地王」,每逢地皮拍賣招標例必見其蹤影,在短短年半時間內就新增加8幅住宅地皮,偏佈港九新界,總樓面高達 868.1 萬方呎,涉及投資金額 383 億元。當中最矚目要數早前中標的前北角東面地皮,地價高達 69.1 億元,為罕見的港島臨海地外,更為公司高層捲入廉署調查風波後最大手筆的一次投地。作為新地「大本營」的將軍澳,公司期內增加了 2 幅地皮,共涉資 41.53 億元,提供樓面達 105 萬方呎。此外,去年新地「一口氣」斥資 118 億元投得的南昌站上蓋項目,以及補地價 70.2131 億元的元朗沙埔項目,兩地盤總發展樓面達 494.2 萬呎,佔新地投得樓面的 56.93% 。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黃植榮前周五表示,集團的買地工作從未停頓,而且儲備足夠未來 5 7 年發展。另一龍頭發展商長實,於政府上財年至今亦投得 6 幅地皮發展,投地資金約 200 億元,可發展樓面 165.3766 萬方呎,與新地不同的是,長實採用「大包圍」的策略,大小通吃,投地金額由每幅 3 億元至 116.5 億元不等,最貴重地皮為半山波老道項目,地價高達 116.5 億元,將興建豪宅,總樓面達 43.53 萬呎;亦斥 62.672 億元購入北角油街地盤發展酒店及住宅物業。其餘兩大發展商�基及新世界 (0017-HK) ,吸地相對謹慎,�地系 (0012-HK) 僅透過香港小輪以 4.063 億元購入紅磡寶其利街限呎地;新世界則透過補地價 66.4 億元增添西貢大埔仔地皮。反觀會德豐、南豐及中國海外投地相對進取,會德豐共斥 98.737 億元增加 4 幅土儲;南豐斥 75.25 億元購入兩地盤;中國海外斥近 40 億元買地。從發展商近年吸納大量土地的情況分析,業界認為:地產商因為已有大量土地儲備在手,無必要高價搶地,地價料將下跌;正如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日前所言,現在購入的地皮最快明、後年推出,屆時美國可能進入加息期,在這種後市大環境下,投地風險極高,不可期望發展商高價買地。而另一方面,目前仍處低息環境,加上環球央行有可能再推寬鬆政策,資產價格難以下跌。排除發生息口突然飆升或重大疫症等因素,在目前正常情況下,樓市發展料「地價跌樓價不跌」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