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新浪網 在本期雜誌中,李嘉誠接受了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長範魯賢的專訪《李嘉誠的點金之術》。我們將其中的精彩問答整理出來,以饗讀者。李嘉誠坦誠交流了對於政治經濟甚至科技大勢的判斷,他認為人工智能將成為多個行業的轉折點,繼續看好中國及英國經濟局勢,對於香港房地產的判斷是,即使經濟不好,也不會下降太快。對於內地房地產,李嘉誠表示速度會慢一些,但將繼續購入。問:對全球經濟前景有何看法?答:我對於現時全球經濟狀況絕對有擔憂之處,無論是美國、歐洲,在經濟、政治都有問題的,每一個西方國家甚至是東方很多國家,都是實行一人一票的選舉,這是世界現在的價值觀。無可避免任何政黨或從政者要取得政權做首相或總統,一定要先顧及選民的意願 福利要好、工作時間要短,於是每個國家的負擔越來越重,經濟復蘇因而較難-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以。 亞洲好一點,但也受到歐美影響,未來數年的發展也不是太容易了,GDP增長的速度非常慢。不過,我們集團經營的都是日常所需,沒有奢侈品的業務。問:現時有不少圍繞著歐元的爭論,妳對歐洲及其貨幣前景有如何看法?答:有些國家並沒有加入歐元區,例如瑞士、瑞典、丹麥、挪威,她們的經濟發展非常好﹔德國經濟強勁,法國也過得去,人民富裕,衹是銀行有問題﹔荷蘭也蠻好,不少國家其實是不錯的,但也有几個國家例如希腊、葡萄牙、義大利、西班牙要面對不少問題。如我之前說,從政者要管理政府,一定要令選民高興,在福利方面不得不做得更多,美國也一樣,但不能說這樣做不對,社會福利好、工作時間短一點,這都是人民喜歡的。現在政府要實行緊縮政策,否則會破產,可是人民一定反對,所以存在很多無法預知的變化。做生意,要以360度的視野去看,也要留意經濟、政治的變化,我們集團業務遍及53個國家,有人員負責管理,我對於集團的發展並不擔心。問:在歐洲經濟出現問題之際,去年妳卻在英國作出一些重大投資,為何對該國的經濟發展如此樂觀?答:雖然英國加入歐盟,但其貨幣英鎊並沒有加入歐元區,貨幣匯率比較穩定。英國的法律和秩序非常好,相信這個國家有承擔,我們對在英國的投資有充分的信心。她的機動性較強,因此我對英國的擔憂程度不如歐盟其他一些成員國般大。問:妳對中國的發展有什么看法?外界有很多對其經濟發展的憂慮。答:我相信中國的GDP還是可以保持在6%至8%的增長. 例如去年的經濟表現是不錯的,出口和入口的數字增長雖然沒有以前的那么大,但仍然是可以上升﹔一般工人工資提高了,通脹低於工資的增長,這樣社會便可以較為安定,我相信這是今天中國領導人喜歡看見的,國民的購買力也增強。我們集團在內地經營包括貨柜碼頭、基建、零售、地產項目,所有項目發展差不多100%是運用本身的資金,雖然有銀行貸款,但存款的數目更多一點,沒有資金壓力。集團的內地房地產發展不錯,而且沒有資金壓力。 我看到中國的農村人口移向城市就業,一年大約有1000萬人,10年後便有一億人,一般的工資比做農民的高很多,未來10年的工資會繼續增加,我估計是雙位數字的增幅。至於住屋問題,將來還是有需求,地產業務獲得的盈利不是天文數字,仍屬於合理的利潤。問:所以那些認為中國房地產會硬著陸是錯誤的分析?答:是軟著陸,我們在內地買地的速度會慢一點,仍然會繼續購入。問:妳如何看香港房地產市場?答:香港的市道不算太差,但是有些人沒有注意到 過去兩三年,本港的建築成本每年上漲30%,除了建築材料加價之外,香港建築工人不夠,此外不少政府工程很快就要開始動工,另外澳門有不少賭場發展,也搶去不少工人,香港要面對的是建築費每年上漲逾20%,這衹是保守估計,可能會更高,上漲至30%。30年前無論買入寫字樓、住宅,假如售價是每平方??00港元,今天凈建築費也要2500港元,是當年的5倍價錢,衹是一般的住宅,並非豪宅。香港的建築成本一直增加,但這也有好處,即使經濟環境不好,樓價也不會下跌得快。問:妳投資Facebook有很好的回報,可否告訴我們為何會作出這項投資?答:我們投資Facebook的時候,它仍未有收益,最初的投資不多,衹有1.2億美元,後來我有繼續買入它的股票。一般人都喜歡擁有Facebook (戶口)作為新的保持聯繫和溝通方法,以我的看法,遲早它的收入一定多,看得見它的前途。這投資項目本來是我個人擁有的,後來就送給基金會,不過沒有公開擁有多少股份。問:妳很多在科技領域上的投資,都與移動手機技術相關,那是因為妳對人們如何生活很感興趣嗎?答:是的。人工智能的未來一片光明,這科技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。結合高速移動網絡,人工智能技術將會主導多個行業的轉變。譬如金融業,現在我們都說快速交易,有了人工智能,會否蛻變成為智能交易?此外,人工智能對教育來說,又是否很重要?現在iPad已經瞄准教育市場,即是說未來的學習模式,將與這類移動裝置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那么多人將透過新的方式來學習,那代表了甚么呢?那么龐大的數據又告訴了我們甚么?問:妳使用iPhone嗎?答:有,我自己發電郵、發短訊。我年青的時候喜歡攝影,我的興趣很多。問:當其他人喜歡專門化的投資,妳旗下集團的業務卻是多元化發展,妳為何相信多元化對企業來說是很好的發展模式?答:我一向喜歡研究明天可以做些什么,所花的時間較我要處理今天的事還要多。我在1940年開始工作至1949年,1950年創辦長江工業,至今60多年來公司業務每天都不停發展,在53個國家核心業務的互動力量給我和同事很大的信心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